English

女博士生的真诚隐私

1999-04-03 来源:生活时报 □楠子 我有话说

有时,我也能在商店里、市场上碰到一两个老太太,朝我要钱、要食品。她们穿得很破,如同在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中看到的那些围三角巾的贫苦老百姓。

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是很讲究礼节的。干什么都自觉地排队,很少有加塞的现象;小孩很少出入公共场合,所以在一般的公共场合,很少能听到小孩的哭叫声;尤其是俄罗斯男子,尽管有时酗酒,在家里比较懒惰,不是模范丈夫,但是在公共场合却很有男子汉的绅士风度,处处让你感到“女士优先”。

但是,在保尔市我却碰到了一件不太文明的事。那天我去一个专卖方糖的小商店买方糖,我第一次感觉到在俄罗斯竟然还有这样拥挤的地方。买方糖的队伍又挤又长,时而发生为加塞而吵架的现象,每个顾客都买得相当多,整袋整袋地买。而我排了整整一上午,只买了一斤方糖,令售货员惊讶地又问我一遍:“只买一斤?”这个小店给我留下的印象:俄罗斯人生活太需要糖了。

我偶然又了解到,俄罗斯当时药品比较缺乏。不知什么缘故,老板突然发烧,吃什么吐什么,到钢厂的医院看病,也没有什么药,医生给老板按摩了半个小时,最后只给了四片药。吃了药一点也不见效。老板跟我说,这是老毛病,每次犯病只有拔火罐才能治好,但在这个地方,不可能买到火罐。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办法,买来一瓶玻璃瓶水果罐头,用玻璃瓶代替火罐。结果老板的病真的好了。

俄罗斯稍上了年纪的妇女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,她们吃苦、勤劳、乐观、干净。她们既要上班又要料理家务,绝大多数人还要忍受丈夫的懒惰和酗酒。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退休以后,又闲不住而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。许多宾馆也比较廉价地雇佣她们。当时我们住的宾馆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妇女。后来,我又到过远东地区的几个城市,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。

在宾馆,我结识了一个叫娜达莎的妇女,她勤劳、热情、活泼。有时一边打扫卫生,一边大声唱歌。她告诉我,她年轻时特别喜欢唱歌、跳舞,人长得也漂亮,追求她的小伙子很多。她说,当年毛主席到莫斯科时,她还参加了欢迎仪式。谈话中,她不断重复毛主席、列宁的名字。看来,老一代的俄罗斯人对列宁还是充满深厚的感情。我问她想不想到中国看看,她说她已经老了,将来一定让她的女儿到中国看看。

临离开保尔市的前一天,我们特意去领略伏尔加河的风光,河上还结着厚厚的冰,河边和河上都不见一个行人,只是厚厚的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
第二天,我们告别了保尔城去莫斯科。不知为什么,我内心充满了对保尔的惜别之情。我喜欢她的宁静,喜欢当地居民的淳朴,喜欢她缓慢的生活节奏。

莫斯科是世界大都市,处处充满着现代气息。我们到莫斯科以后,老板说这一回一定住一个中国人多的地方。(十三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